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現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Q1: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氣候系統變化的原因可分為自然因子和人為因子兩大類。
前者包括了太陽活動的變化、火山活動,以及氣候系統內部變率等;后者包括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以及毀林引起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大氣中氣溶膠濃度的變化、土地利用和陸面覆蓋的變化等。
引起氣候變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
在人為原因中,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特別是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的經濟活動,包括大量耗費化石能源、砍伐熱帶森林、生產和使用化工合成產品等,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Q2: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人為因素:
1.人口劇增因素: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厘米;
4.森林資源銳減因素:在世界范圍內,由于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二、自然因素:
1.火山活動;
2.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變動: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溫度曾經出現過高溫和低溫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3.冰山融化;
4.太陽活動:有專家認為現在氣候變暖跟太陽周期有關,太陽活動變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地球的“生理期”地球并不是一層不變,它也存周期性的變化,如同人類的生老病死循環。
地球的溫度變化很大關系取決于外界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因素的相互影響下,環境溫度變得越發增高。
其中人為因素是助推劑,增強了熱周期內的環境的變化。
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是自然現象,距今25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不同尺度的溫度變化, 如今我們正處于1500-1800年的熱循環周期內。
其次冷熱周期交替間隔越長,溫差變化越大。
根據資料顯示,10萬年的冰封時期,氣溫變化10℃,兩萬年的周期,溫度僅僅變化了5℃。
從良渚文化遺址算起,“現代人”有5000余年的 歷史 ,氣溫變化周期同樣適用于現在環境變化。
除去人為因素,環境溫度應該為每千年溫度變差為2-3℃,也就說我們現在所處于的溫度環境是自然的變化周期內。挨過熱循環周期后就會迎來降溫。
人為因素的溫室效應還有一種普遍的說法,人類 社會 生產活動造成的臭氧層破壞,導致了全球變暖。
大氣的成分氮氣、二氧化碳、臭氧、氦氣。其中氮氣和氧氣占據了整體部分,分別占比78.1%和20.9%,二氧化碳和稀有氣體只占據1%。
氮氣和氧氣是非極性分子,它們會自動過濾太陽輻射波段,可問題就出現在占比較少的二氧化碳身上,它吸收太陽的長波輻射,放行短波輻射。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后,吸收了更多的長波輻射,造成全球變暖。
這類說法得到眾多人的支持,近百年內工業革命劃開了時代序幕,煤炭、石油等能源大量的被使用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益漸增的小 汽車 、密密麻麻的工業廠區, 成千上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中,大氣層堆積的二氧化碳好似只進不出的“單向門”,堆積越來越多的熱量,又無處宣泄,因此引發了溫室效應。
惡性循環全球變暖是惡行循環,氣溫升高,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南極冰層融化,北極凍土解凍。
兩者會讓本來高溫的環境,火上焦油。
其一原因,南極冰層就是巨大的鏡面,將來自宇宙的太陽粒子反射回去,免受太陽粒子直接侵襲。
如果冰層融化,南極就失去了最大的資本,形成惡性趨向,此時還不至于威脅到南極。
若南極冰面融化的程度加深,突破了冰川面積的臨界值,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大量的太陽粒子,就會留在南極,加速冰川融化。
其二原因北極甲烷爆發,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危害要比二氧化碳更甚,威力直接提升20倍。
北極永久凍土下面蘊含著世界最多的可燃冰(甲烷水化合物),1立方米的可燃冰足以分解成164立方米的甲烷。
由此可見,甲烷的爆發對于溫室是最好的肥料,溫度越高,凍土層解凍速率越快,釋放的甲烷氣體越多,反過來促進溫度上升,以此形成惡性循環。
無論是哪種原因,全球變暖是大勢所趨,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穩定,以此緩解溫度上升。
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口急劇增加,大氣污染,海洋生態惡化,森林資源銳減,大氣層遭到破環,嚴重污染以及溫室效應,這些因素就造成了全球變暖。
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20世紀中期以來觀察到的趨勢,人類擴張的“溫室效應”—當大氣吸收從地球向太空輻射的熱量時,就會導致變暖。
大氣中的某些氣體阻止熱量散失。長壽命氣體在大氣中保持半永久性,對溫度變化沒有物理或化學反應,被稱為“強迫”氣候變化。對溫度變化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氣體,如水蒸氣。
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包括:
水蒸氣
最豐富的溫室氣體,但重要的是,它是對氣候的反饋。隨著地球大氣變暖,水蒸氣會增加,但是云和降水的可能性也會增加,這使得這些成為溫室效應最重要的反饋機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大氣的一個次要但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通過自然過程(如呼吸和火山爆發)和人類活動(如砍伐森林、土地使用變化和燃燒化石燃料)釋放出來。人類增加了大氣中的一氧化碳2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集中了三分之一以上。這是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長期“推動力”。
甲烷
一種碳氫化合物氣體,通過自然來源和人類活動產生,包括垃圾填埋場、農業(尤其是水稻種植)中的廢物分解,以及反芻動物消化和家畜糞便管理。在分子對分子的基礎上,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活躍得多的溫室氣體,但也是一種在大氣中含量少得多的氣體。
氧化亞氮
土壤耕作產生的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使用商業和有機肥料、化石燃料燃燒、硝酸生產和生物質燃燒。
含氯氟烴
完全源于工業的合成化合物在許多應用中使用,但由于其有助于破壞臭氧層的能力,現在在生產和向大氣中釋放方面受到國際協定的主要管制。它們也是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還不夠: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幾乎全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氣壓力低,而且幾乎沒有甲烷或水蒸氣來加強微弱的溫室效應,火星表面大部分是冰凍的,沒有生命跡象。
不夠的溫室效應: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幾乎全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氣壓力低,而且幾乎沒有甲烷或水蒸氣來加強微弱的溫室效應,火星表面大部分是冰凍的,沒有生命跡象。
太多的溫室效應:金星的大氣層和火星一樣,幾乎都是二氧化碳。但是金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地球的154,000倍(是火星的19,000倍),產生失控的溫室效應和足以融化鉛的表面溫度。
過多的溫室效應:像火星一樣,金星的大氣幾乎全是二氧化碳。但是金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地球的154,000倍(是火星的19,000倍),產生失控的溫室效應和足以融化鉛的表面溫度。
在地球上,人類活動正在改變自然溫室。在上個世紀,燃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增加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這是因為煤或石油燃燒過程將空氣中的碳和氧結合在一起生成一氧化碳。在較小的程度上,為農業、工業和其他人類活動清理土地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濃度。
改變自然大氣溫室的后果很難預測,但某些影響似乎是可能的:
平均來說,地球會變得更暖。一些地區可能歡迎更高的溫度,但其他地區可能不歡迎。
總體而言,較暖的氣候條件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蒸發和降水,但個別地區會有所不同,有些地區會變得更潮濕,有些地區會變得更干燥。
更強的溫室效應會使海洋變暖,部分融化冰川和其他冰,從而增加海平面。如果海水變暖,海水也會膨脹,進一步導致海平面上升。
同時,一些作物和其他植物可能會對大氣中一氧化碳的增加做出有利的反應生長更旺盛,用水更有效。與此同時,更高的溫度和不斷變化的氣候模式可能會改變農作物生長最好的地區,并影響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
人類活動的作用
在過去的50年里,人類活動有超過95%的可能性使地球變暖。
在過去的150年里,我們現代文明所依賴的工業活動已經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百萬分之280提高到百萬分之412。該小組還得出結論,在過去的50年里,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有超過95%的可能性導致了地球溫度的大幅上升。
太陽輻照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地球接收的太陽能量一直遵循太陽自然11年周期的小起伏,沒有凈增長。同期,全球氣溫顯著上升。因此,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太陽極不可能造成觀測到的全球變暖趨勢。
有理由假設太陽能量輸出的變化會導致氣候變化,因為太陽是驅動我們氣候系統的基本能源。
事實上,研究表明,太陽可變性在過去的氣候變化中發揮了作用。例如,太陽活動的減少加上火山活動的增加被認為有助于觸發大約1650年到1850年之間的小冰期,當時格陵蘭島從1410年冷卻到1720年,冰川在阿爾卑斯山前進。
但是幾條證據表明,當前的全球變暖不能用來自太陽的能量變化來解釋:
自1750年以來,來自太陽的平均能量要么保持不變,要么略有增加。
如果變暖是由更活躍的太陽引起的,那么科學家們將會在大氣層的所有層看到更暖的溫度。相反,他們觀察到高層大氣變冷,地表和低層大氣變暖。那是因為溫室氣體在低層大氣中捕捉熱量。
如果不考慮溫室氣體的增加,包含太陽輻照度變化的氣候模型就無法重現過去一個世紀或更長時間內觀察到的溫度趨勢。
你好:我是鄉村馬三,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認識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主要因素有二點
第一 現在我們人類 科技 的進步……
第二 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回答內容在下方視頻
謝謝
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星系運動!
地球溫度周期性升降幾度十幾度是宇宙運行規律,周期從幾百年到幾百萬年,比如幾十萬年前的冰期,北京都有冰川??墒嵌Ф嗄昵昂幽线€是亞熱帶,有大象生存。
所以現在地球溫度變化與人類活動關系多大需要科學論證。在我看來整體關系不大。
當然這并不是支持西方資本主義揮霍無度目前的生活方式和為了物質利益的惡性斗爭。
勸導說服改變人類過度追逐物欲的行為,根本還是在于以理服人,就是說清楚人是什么,人為什么活,人為什么過度追逐物欲是錯的?而不是簡單甚至沒有依據的恐嚇,這個基本沒用!
人的總重量大約只占地球的千萬分之幾,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只是大氣層里極少的比例。地球溫度決定因素非常之多,甚至地球本身的因素都是次要的,比如地核熱。更主要的因素是太陽、太陽系所在的位置、銀河系所在的位置。西方那些科學界基本這些因素都沒考慮,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這是典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再從時間尺度看,人類工業化三百年,在地球氣候周期看也就是一個小波動的時間。從地質運動幾十幾百幾千萬年周期看,就是微小波動。再從地球太陽宇宙幾十幾百億年 歷史 看,簡直就是一剎那,連蝴蝶煽動翅膀都不算。就像一粒沙子投入大海,忽然引發海嘯了[呲牙][呲牙][呲牙]
現在西方大多數環保主義者,尤其是政客和明星資本家,大都是表象,科學上依據不足,瞎子摸象,或聳人聽聞,背后邏輯是穿鞋的怕光腳的在泥地里亂來,濺臟了他們的皮鞋。還有就是人人都想穿皮鞋,最后可能資源不夠,他們的優越感也沒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數據顯示,進十幾年來,地球氣溫不斷上升。
全球變暖很大可能就是溫室效應導致的。
先介紹一個知識點,地球的地表溫度于三方面有關,首先是太陽直接傳遞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再就是地表反射走太陽能的能量,第三就是大氣層吸收地表反射的能量和再次反射回地表的能量。
那么導致溫室效應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
下面木靈呆小杏就與大家分享下吧~
一、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總所周知,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人類對埋在地下的化石能源不斷挖掘,進而燃燒,使之轉化成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之中。本來按自然的流程走,巖石圈層里的化石想要全部變成二氧化碳進入大氣起碼得花上幾千萬甚至上億年才有可能。但是人類卻在幾百年的時間里做到了。絕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這是導致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
二、地球地表的變化這里包括了人類對森林的砍伐、對地表的破壞等。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氣的場所,森林的減少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得不到減少。
三、水蒸氣的增多隨著全球變暖,自然會有更多的水汽會變成水蒸氣,從而加劇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是會吸收來自太陽的熱量的,而水蒸氣就像個鍋蓋把熱量困在地球上,反射不出去。
四、凍土層的融化凍土層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全球變暖使凍土融化自然也會使里面的甲烷等溫室其他釋放出來。
五、工業化排放溫室氣體第一點就說到了化石燃料的燃燒會導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其實除了二氧化碳,人類工業生產、交通工具的使用等還導致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物等等的釋放。這些也會加劇溫室效應。
六、城市熱島效應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在農村的時候會比在城市的時候感覺更涼快。其實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大城市都存在熱島效應。大城市里由于人口集中,交通擁擠,工業發達,空氣污染嚴重,而且城市中的建筑通常熱容量低,導熱快,再加上建筑會阻擋風吹進城市,這就加劇了城市的熱效應。城區熱就會使得氣壓低,城外氣壓高,這就會導致周圍大氣會向城市中央聚集,這樣各種大氣污染物質也會聚集于城市中央,危害人們的 健康 !
人類活動的溫室效應致氣候變暖氣候變暖也有自然因素擴展資料:當代全球氣候在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氣溫上升不僅是人為因素,而且還是自然因素。但是,有關當代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可能帶來的后果,盛夏重慶的特大干旱和去年我國發生的多種極端天氣事件,主要都是由引潮力共振的異常疊加而引起。
汽車 尾氣排放量巨大,森林植被覆蓋率減少,工業革命的向前發展等等
有多少石油,天燃氣,煤被燃燒了,釋放多少能量?
Q3:全球氣候變化是什么意思?
全球變暖是什么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由于人們焚燒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而當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陸地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大陸氣溫升高,與海洋溫差變小,近而造成了空氣流動減慢,霧霾無法短時間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多,影響人類健康。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污染。
中文名:全球氣候變暖
外文名:Global warming,climate change
解釋:一種自然現象
原因: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學物
全球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的原因
1.人口劇增因素
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
目前,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F在,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全球變暖的原因
4.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
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眾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為止,人類活動如為獲取木材而過度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用于農業生產以及過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對植被進行著嚴重的破壞。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鐘有20公頃森林被破壞,10公頃土地沙化,4.7萬噸土壤被侵蝕。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從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產力及其保持生產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并惡化生態環境。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
在世界范圍內,由于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的變動
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由橢圓形變為圓形軌跡,距離太陽更近。根據某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溫度曾經出現過高溫和低溫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全球變暖的危害有哪些
全球變暖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因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在地球大氣中積累,使太陽的熱量散發不出去而造成。全球變暖的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有些人懷疑它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是真的,那么它究竟是人們違背自然規律所引發的惡果,還是自然本身和人類共同作用造成的?
全球變暖的十大可怕危害
清晨,一個石化工廠排放著廢氣,這些溫室氣體會引起氣候變化。
當提起全球變暖時,人們談論的并不是今夏的溫度比去年高了多少。相反,它指的是全球的氣候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其中要考慮的是數十年來地球氣候的變化,而不是單純季節性的變化。而全球變暖這種說法本身就有些誤導性,因為它讓人們覺得氣候會變熱,而不是更干旱,更多惡劣天氣。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的水文和生物狀況,或者說它影響著一切,包括風、雨和溫度,它們都是相互聯系的??茖W家觀測到長久以來地球的氣候一直在不停變化,從寒冷的冰河世紀到熱的像烤箱一樣的時期。有些變化只是幾十年間的事情,但有些變化卻橫跨幾千年。
科學家通過觀察、測量氣象變化來研究氣候。比起150年前,現在的冰川已經消融了不少。在最近100年里,全球平均氣溫大約增長了0.8攝氏度??茖W家使用電腦模型對將來的氣候形勢作出預測,與現在的氣候狀況相比,到21世紀末,全球的平均氣溫會增長1.1-6.4攝氏度。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將看到氣候變化造成的十大影響,包括一些可以觀測到的立竿見影的影響,和一些通過氣候模型預測的影響。
全球變暖的危害
1、海平面上升
地球上出現高溫天氣,并不意味著邁阿密的生活方式將向非洲看齊,但卻的確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高溫天氣怎么會導致海平面上漲呢?原來氣溫過高會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使海洋里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
如果沙灘被海水淹沒,人們會失去很多樂趣。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像邁阿密這樣的城市都面臨著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
科學家能測量出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帶來的影響:科羅拉多河的流量增加了6倍??茖W家預測,如果格陵蘭島和南極的冰架繼續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將比現在高出6米。這將淹沒許多印尼的熱帶島嶼和低洼地區,以及邁阿密、紐約市的曼哈頓和孟加拉國。
2、融化的冰川
觀測冰川是否消融并不需要借助特殊設備。原來覆蓋在苔原表面的凍土由于表面溫度升高而融化后,現在上面生長著植被。
蒙大拿州的國家冰川公園由于表面溫度上升已經失去了不少壯麗美景。
在本世紀,蒙大拿州國家公園的冰川已經嚴重削減。另外,喜馬拉雅冰川是恒河水的主要來源。恒河為5億人提供飲用水和灌溉水,據說現在每年的水量以37米的速度減少。
3、熱浪侵襲
2003年,橫掃歐洲的致命熱浪害死了約3.5萬人,這可能是科學家在20世紀初開始跟蹤的酷暑趨勢的預兆。
熱浪不僅抑制人體的一些功能,更能害死人。圖為2008年受熱浪侵襲的紐約街頭,一個人試圖把瓶中的水倒在身上降溫。
Q4:全球氣候變化特征
氣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兩個主要方面:
1、氣候類型復雜多變;
2、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變化是指長時期內氣候狀態的變化。通常用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要素的統計量的差異來反映。變化的時間長度從最長的幾十億年至最短的年際變化。
氣候變化(Climatechange)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典型的為30年或更長)的氣候變動。氣候變化不但包括平均值的變化,也包括變率的變化。氣候變化一詞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使用中,是指氣候隨時間的任何變化,無論其原因是自然變率,還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Q5:全球氣候變化的現狀
全球氣候變化的現狀如下:
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氣候正在顯著變暖。全球平均溫度增速達0.15℃/10年,我國平均氣溫升溫速率達0.26℃/10年。
減緩和適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策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皽p緩”是指通過能源、工業等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較長時間的調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以穩定和降低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減緩氣候變化速率“適應”是指通過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風險識別與管理,采取調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
以減輕氣候變化產生的不利影響和潛在風險。我國一貫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提出到2025年,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基本建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到2035年,構建起具有高時空分辨率、觀測要素齊備的“地空天”一體化國家氣候觀測網,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等問題愈發嚴峻,全球范圍內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Q6:全球氣候變化趨勢是怎么樣的?
全球氣候變化趨勢:
1、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約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線60公里的范圍內,經濟發達,城市密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洋水體膨脹和兩極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區,特別是那些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河口和沿海低地。
2、影響農業和生態: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和氣候變暖,可能會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長生長季節,使世界一些地區更加適合農業耕作。但全球氣溫和降雨形態的迅速變化,也可能使世界許多地區的農業和自然生態系統無法適應或不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壞性影響,造成大范圍的森林植被破壞和農業災害。
3、加劇其他災害:氣候變暖導致的氣候災害增多可能是一個更為突出的問題。全球平均氣溫略有上升,就可能帶來頻繁的氣候災害——過多的降雨、大范圍的干旱和持續的高溫,造成大規模的災害損失。有的科學家根據氣候變化的歷史數據,推測氣候變暖可能破壞海洋環流,引發新的冰河期,給高緯度地區造成可怕的氣候災難。
4、影響人類健康:氣候變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險和死亡率,增加傳染病。高溫會給人類的循環系統增加負擔,熱浪會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蟲傳播的瘧疾及其他傳染病與溫度有很大的關系,隨著溫度升高,可能使許多國家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黑熱病、登革熱、腦炎增加或再次發生。在高緯度地區,這些疾病傳播的危險性可能會更大。
5、對我國影響:從中外專家的一些研究結果來看,總體上我國的變暖趨勢冬季將強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溫暖地區以及沿海地區降雨量將會增加,長江、黃河等流域的洪水爆發頻率會更高;東南沿海地區臺風和暴雨也將更為頻繁;春季和初夏許多地區干旱加劇,干熱風頻繁,土壤蒸發量上升。農業是受影響最嚴重的部門。
關于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氣候變化現狀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